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写作 > 读后感

《拎起寂寞的影子》读后感

时间:2022-11-30 23:28:11
《拎起寂寞的影子》读后感

《拎起寂寞的影子》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拎起寂寞的影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拎起寂寞的影子》读后感1

那里有儿时看过的最好的戏。

皮影戏、剃头刀、进香、烧陶……小镇的唐宋山水、繁花的都城,封面的茅屋、炊烟和狗,是安静的,又略显寂寞的,就像是这本书的书名一样。

林清玄的文字,总是能够给人一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感觉,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向内探索,向外追寻”。而与他的的散文不同,这本书的内容算得上是他的报道文学。

书中记录了作者在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思,他踏上了乡村,见到了乡村的淳朴风气,也在思考着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些该何去何从。他也见证了城市的阴暗的一面,温柔乡的吉他、华西街印象……这些又将如何走向光明?

印象最深的是开篇的皮影戏。一场公开的皮影戏比赛,会场中坐着满满的观众,这些观众大多都没有看过皮影戏,所以大家的兴致都很高,而讽刺的是,比赛的评委对于皮影戏却一无所知,只能用其他的剧种的标准来评判,虽说对皮影戏不公平,可是又确乎是很无奈的事。

“一位艺人当他卖命地演出,竟找不到一位看懂的相知的人,他心中的灯如何能不黯淡呢?”是啊,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呢?就仿佛这些皮影艺人们手中拎起的不是皮影人偶,而是一个个寂寞的影子。

< ……此处隐藏1245个字……小的栖息处只有天一阁呢?也许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焚烧着脆薄的纸页,也许是无边的愚昧在时时吞噬着易碎的智慧。于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此时,余秋雨先生坐不下去了,他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演绎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中华文化在余秋雨先生的脚印中不断恢复成长,然后,一个个文化缺失逐渐闭合、圆满。

不过,并非所有文化缺失都需要或都能够完全被填补,毕竟要“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总该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因为人们不懂得“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智慧;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其实废墟不值得羞愧,不必要遮盖。残缺了千年的罗马斗兽场依然散发着魅力,吸引着游人。可是我们的国人,就是爱讲面子、追求完美而擅长遮盖。在我眼里,金碧辉煌的新雷峰塔只会让人炫目,而模糊了“老衲”塔基的真实;于是我不由得又开始担心圆明园的明天……中国人若要大气,就不必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其实,废墟何尝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夜已深,在月朗星稀之下笼罩着阴影的废墟中常传来悠长无奈的叹息,其实此时此刻它已不再是废墟,而是昨夜的故事,历史的残梦。废墟是历史的眼泪,这晶莹的泪花折射出今天太阳的光辉和昔日的余晖,这是从拨离土地转化为皈依大地的美。美得透彻,美得蕴藏玄机!多少年后,这片片废墟终将会融入土壤,从曾经祖先的丰功伟绩变成我们如今辛苦耕种的土地,而如今的废墟正是处在将融而未融的状态。现在,是时候了,我也该顺着残月的微光,在废墟中寻找灵魂最深处的梦……

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走上这漂泊旅程。一笑应艰辛,因为这本来就是文化的苦旅。文/余一帆

《《拎起寂寞的影子》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