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写作 >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4-02-10 17:55:18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早就听说《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十分不错的教育影片,这个暑假,我最终拔空认真观看了两遍。影片以马修教师和哈善院长不一样教育理念的鲜明比较为主线,围绕着几个典型少年的教育问题,以倒叙的手段再现了在那所年青少年行为偏差辅育院——“池塘畔底”辅育院中以往发生的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不禁被影片中那一首首听来激动人心的音乐所感染,也被影片中一个个平常又细小的情节所感动——

感动一:给学生一个适宜的台阶,他们才有可能顺阶而下。

那个打伤了麦神父的盖贺克,他是幸运的,在他犯下大错的时候正好马修教师来到了这所学院,使这个孩子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聪明的马修教师没有听从院长的指示将他关禁闭,在他得知了是他打伤麦神父的同时,马修教师在哈院长面前要求保留孩子的姓名。之后马修教师改用另一种惩罚的方式,让盖贺克去照顾受伤的神父。不知内情的神父夸盖贺克是个好孩子,能主动要求去照顾他,不断地感激他。这样的方式让他深深地感到自责,孩子从心底里认识到了自我的错误,我想,这远远比粗野的关禁闭惩罚更能震憾一个人的心。试想,如果马修教师没有采取这样的方式,而是将他关禁闭,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就像那位之后被收容的 ……此处隐藏21150个字……著名的音乐家,更是马修教育理念颇有成效的明证。

与之相对照的是,影片还设置了蒙丹这一角色,他被心理学家作为试验品投送到“池塘之底”,因为“实验品”的特殊身份和更恶劣的品性,他没有得到应该的关爱,而是遭遇更过分的歧视和虐待,还被误会错怪为盗窃学校10万法郎资产的小偷,怀恨在心的他最终一把火烧了学校宿舍。这种暴力举动可以说是对专制教育制度的最直接而又极端的报复和抗议。如果我们撇开庸俗的教育话题不谈,也可以从中看到导演的人文关怀。

马修的伟大或者说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真正懂得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他的民主平等意识,他的宽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缕缕春天的阳光,抚慰照耀孩子们残缺受伤的心灵,还给他们一个明媚温暖的未来与世界。

现在来看,马修的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教师形象。影片中那个干瘦的数学老师也懂音乐,可是他并没想到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而是一天天麻木下去,到最后连说笑也不会了;哈珊校长也声称他有教育梦想,可是他此刻只是个人人讨厌的自私、虚伪、邀功谄媚(在公爵夫人面前说组合唱团是他出的主意)的暴君。马修之所以赢得尊敬,是因为他在对待孩子问题上有与众不同的足够的信心与耐心。而他慧眼识天才,发掘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和个性,开启他们的音乐智慧,这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眼界再放宽一点,不是每个不幸的孩子都可以遇到马修这样通情达理的而且还是音乐家的老师的,尽管有点落魄。

马修离开时,二楼的窗口飞出孩子们折叠的纸飞机,和着纯净的歌声.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和马修告别.在那一刻,我看到马修也笑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音乐是点睛之笔。不仅丝丝入扣地衔接剧情,而且烘托影片氛围,推动剧情发展。童声合唱宛如天籁,就像天使在歌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